数据库

人人都是架构师:负载均衡,一次搞定
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  作者:物联网   来源:电脑教程  查看: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一、负载均衡在各层次的实施在微服务架构中,负载均衡并非单一组件的职责,而是贯穿于整个请求链路的多个层次。1. 反向代理层、站点应用层、微服务层、数据层如何实施负载均衡反向代理层Reverse Prox

一、一次搞定负载均衡在各层次的人人实施

在微服务架构中,负载均衡并非单一组件的都架职责  ,而是构师贯穿于整个请求链路的多个层次 。

1. 反向代理层 、负载站点应用层、均衡微服务层 、一次搞定数据层如何实施负载均衡

反向代理层(Reverse Proxy Layer) :

这是人人用户请求进入系统的第一道关卡,通常由Nginx、都架HAProxy或硬件负载均衡器(如F5)承担  。构师

实施方式 :根据预设的云计算负载算法(如轮询、最少连接  、均衡IP哈希、一次搞定加权轮询等)将外部请求分发到后端的人人多个站点应用实例或API网关实例 。

关键:提供统一入口,都架隐藏后端拓扑 ,实现流量分发和初步的健康检查 。

站点应用层(Site Application Layer) :

这层通常是Web应用或API网关,它们接收来自反向代理的请求,并进一步调用后端的微服务。

实施方式 :

客户端负载均衡 :站点应用(或其内置的亿华云服务消费者SDK)从服务注册中心获取可用的微服务实例列表,然后在本地选择一个实例进行调用。例如 ,Spring Cloud Ribbon、Dubbo等框架都内置了客户端负载均衡能力。服务网格(Service Mesh):通过Sidecar代理(如Envoy),将负载均衡逻辑从应用代码中剥离 ,由代理透明地处理服务间的请求路由和负载均衡 。

关键 :实现服务间的请求分发,通常结合服务发现机制。

微服务层(Microservices Layer):

微服务内部可能需要调用其他微服务  ,或者访问数据库 、缓存等数据存储 。模板下载

实施方式:与站点应用层类似 ,微服务之间通过服务发现和客户端负载均衡(或服务网格)进行调用 。

关键  :确保服务间调用的高效和均衡,避免“热点”服务实例  。

数据层(Data Layer):

包括数据库(关系型 、NoSQL) 、缓存等  。

实施方式:

读写分离:将读请求分发到多个从库 ,写请求集中到主库 。读请求的负载均衡通常通过数据库中间件(如MyCAT 、ShardingSphere)或驱动层实现。

数据库分片(Sharding):将数据分散到多个数据库实例,每个实例承载部分数据 ,请求根据分片键路由到对应的免费模板数据库实例。

缓存集群:分布式缓存(如Redis Cluster)本身就是负载均衡的,客户端根据Key的哈希值将请求路由到对应的缓存节点 。

关键:确保数据存储层的高并发读写能力和数据分布均衡  。

二、连接池的重要性 :高可用 、扩展性与负载均衡的基石

连接池非常重要 ,高可用/扩展性/负载均衡,都和它相关 。服务器租用

连接池是一种管理和复用连接(如数据库连接 、HTTP连接 、RPC连接等)的机制 。在高并发场景下,频繁地创建和销毁连接会带来巨大的性能开销 。连接池通过预先创建并维护一定数量的连接 ,并在请求到来时直接从池中获取可用连接 ,使用完毕后归还 ,从而显著提升性能 。

高可用性 :连接池通常会与健康检查机制结合。当池中的某个连接发现对应的源码库后端服务(如数据库实例 、微服务实例)不可用时 ,该连接会被标记为失效并从池中移除 ,后续请求将不会再使用该失效连接,而是尝试获取其他可用连接 ,从而实现故障转移 。扩展性:通过合理配置连接池的大小  ,可以控制并发连接数,防止后端服务被过多的连接压垮 。当后端服务扩容时 ,连接池也可以相应调整 ,以利用新的资源。负载均衡 :连接池在获取连接时 ,可以内置或结合负载均衡策略 。例如 ,一个HTTP连接池可以维护多个后端服务的地址 ,并在每次获取连接时 ,根据负载均衡算法选择一个健康的后端服务地址来创建或复用连接。这在客户端负载均衡中尤为常见。

三、过载保护与动态权重 :确保系统稳定

在负载均衡的实践中 ,仅仅分发请求是不够的,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动态变化 。

过载保护不彻底:

如果负载均衡器没有充分的过载保护机制,当后端服务处理能力达到极限时,即使继续分发请求,也只会导致请求堆积 、响应变慢甚至服务崩溃。

解决方案:需要结合限流、熔断 、降级等手段。负载均衡器应能感知后端服务的压力 ,当服务过载时,暂停向其分发请求,或直接拒绝部分请求,以保护系统。

静态权重重 ,动态权重轻 :

静态权重 :在负载均衡配置中 ,为每个后端服务实例预设一个固定的权重值  ,表示其处理请求的能力 。例如 ,配置高的服务器权重高 ,分发更多请求。这种方式简单 ,但在后端服务实际负载动态变化时,无法灵活调整。

动态权重 :更高级的负载均衡器或服务发现机制会根据后端服务的实时状态(如CPU利用率 、内存使用 、响应时间、并发连接数等)动态调整其权重  。例如 ,响应慢的实例权重降低 ,健康的实例权重升高 。

重要性:动态权重是实现真正智能负载均衡的关键 。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后端服务的真实负载和健康状况,避免将过多请求分发给已经过载或性能下降的实例,从而最大化系统吞吐量和稳定性。
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创站工坊  滇ICP备2023000592号-21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