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资讯

55岁程序员在公司内网埋下“失业炸弹”,面临10年监禁
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  作者:物联网   来源:IT资讯  查看: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2019年9月9日清晨,伊顿公司Eaton Corp)的IT部门像往常一样处理着一项例行任务:从Active Directory中删除一位刚被解雇的员工账号。然而,账号删除的瞬间,屏幕上却弹出异常警报

2019年9月9日清晨,失业炸弹伊顿公司(Eaton Corp)的岁程IT部门像往常一样处理着一项例行任务 :从Active Directory中删除一位刚被解雇的员工账号 。然而  ,公司账号删除的内网年监瞬间 ,屏幕上却弹出异常警报 。埋下面临数秒后 ,失业炸弹全球数千名员工的岁程登录界面集体“黑屏” ,服务器开始无休止地重启 ,公司仿佛整个系统被按下了“自毁按钮”。内网年监

IT团队手忙脚乱地排查,埋下面临却发现恶意代码来自一位55岁的失业炸弹软件开发工程师Davis Lu精心设计的“失业炸弹”——一个足以让这家电源管理巨头IT系统瘫痪的高防服务器“自爆开关” 。

近日 ,岁程涉事技术老兵因恶意破坏被美国司法部宣判有罪,公司面临最高10年监禁,内网年监而他的埋下面临故事 ,不仅是一场个人复仇,更暴露了企业内部威胁管理的深层漏洞 。

潜伏六年的“摇篮系统”

Davis Lu于2007年加入总部位于俄亥俄州的全球电源管理巨头伊顿公司 。作为一名资深开发人员,他在公司网络和服务器开发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然而 ,服务器租用2018年的公司“重组”成了导火索 。据司法部文件,Lu的职责被大幅削减,系统权限也被限制 ,这让他感到地位不保 。于是  ,他选择拿起“代码武器” 。

从2018年起,为了惩罚公司未来对自己的“不忠行为” ,Lu开始在企业内网中部署一种类似三体小说中“摇篮系统”的恶意代码 ,一旦自己被公司解雇将立刻触发该系统发动攻击。香港云服务器

2019年8月 ,Lu进一步升级破坏行动 ,部署了名为“Hakai”(日语“破坏”)和“HunShui”(中文“浑水”)的程序。这些代码通过制造“无限循环” ,耗尽服务器资源 ,导致系统崩溃 ,同时删除了同事的用户配置文件,阻止正常登录。然而 ,最致命的一击是名为“IsDLEnabledinAD”的“自爆开关”——一个Lu以自己名字命名的“杀手锏”。亿华云这个开关被设计为 :一旦Lu的Active Directory账户(因裁员)被禁用,所有用户将被踢出系统 。

2019年9月9日 ,Lu被正式解雇当天,这一开关被触发 ,全球数千名员工瞬间失去访问权限,伊顿的运营陷入瘫痪 。

这场“数字瘫痪”给伊顿带来了巨大损失。司法部宣称,Lu的行为造成了“数十万美元”的直接经济损失,影响了伊顿公司全球业务运转 。FBI克利夫兰分部特别探员Greg Nelsen痛斥 :“Lu利用他的源码库教育 、经验和技术 ,故意伤害雇主并阻碍了数千用户。”然而 ,Lu的辩护律师Ian Friedman却坚称 ,实际损失不到5000美元 ,控方夸大了后果。真相究竟如何尚待法庭进一步裁决,但无论金额多少 ,这场风波已让伊顿的IT安全短板暴露无遗。

更令人咋舌的是,Lu的模板下载“作案手法”并不复杂。他利用自己作为开发者的独有权限,在内部服务器上部署代码  ,执行时甚至直接使用个人用户ID 。事后调查发现 ,他还曾搜索如何“提升权限、隐藏进程、快速删除文件”,显示出蓄意阻挠修复的意图。甚至在被要求归还公司电脑当天,他还试图删除加密数据和Linux目录,进一步掩盖痕迹 。

这些案件细节不禁让人感慨:一个心怀不满的程序员,竟能如此轻易地让一家跨国企业“断电” 。

内部威胁的“潘多拉魔盒”

Lu的案例并非孤例 。近年来,“删库跑路”类事件频发:2020年 ,前思科工程师因不满解雇破坏云基础设施被判刑两年;2021年 ,特拉华州IT管理员删除前雇主服务器文件酿成重创。这些事件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——企业对外部黑客严防死守,却往往忽视内部威胁 。

根据Cifas 2024年2月报告 ,超半数英国企业担忧恶意内部人员的破坏,而远程工作和高生活成本正加剧这一风险 。

伊顿的失守暴露了内部威胁管理的三大漏洞  :一是权限管控失灵,Lu能以个人身份直接操作生产服务器 ,且无人察觉;二是代码审查形同虚设 ,恶意代码上线前未被拦截;三是离职流程疏忽,未及时回收权限和设备 ,导致“自毁开关”顺利生效。事后 ,伊顿虽未公开回应 ,但据传已加强了代码审查和Active Directory实时监控 。然而 ,这种“亡羊补牢”能走多远 ,仍是未知数。

Lu的结局令人唏嘘 。无论结果如何,这场风波已为科技行业敲响警钟 :程序员不再只是代码的书写者 ,他们的愤怒也可能成为系统的“定时炸弹” 。

对企业而言,这意味着IT安全必须从“防外”转向“内外兼顾” 。权限最小化 、行为监控  、离职审计,每一项都可能是生死攸关的防线 。
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创站工坊  滇ICP备2023000592号-21sitemap